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

admin 4 0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相信这个问题是许多玩家想要了解的,那么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仔细说一说,感兴趣的您赶紧往下了解吧。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第1张图片-零柒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李世民不仅干过杀兄弟这样事,还杀过儿子,而且更是一日便杀三子。李瑛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当时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孩子很多,这就威胁到了李瑛的地位。后来武惠妃设计陷害李瑛、李瑶和李琚三兄弟,称他们打算兵变,结果李世民一气之下将他们三人全部处死。玄宗会如此狠心恐怕是担心玄武门之变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才会如此敏感,换做其他皇帝或许还不会轻易相信。

1、唐玄宗一日杀三子

早在开元二年(714年)十二月辛已,李瑛(当时叫嗣谦)就被立为皇太子。他是玄宗的次子,生于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母亲是赵丽妃。为什么立次子为皇太子呢?因为王皇后没有儿子,长子直的生母刘华妃不甚得宠,而赵丽妃以善歌舞得幸,因此,以母宠而立其子,太子便是嗣谦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皇太子改名为李瑛。

随着武惠妃的日益宠幸,赵丽妃渐渐地失宠,后来默然地亡故了。母宠衰则子爱弛,皇太子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而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事实上居于皇后地位的武惠妃,在宰臣李林甫的支持下,趁玄宗钟爱寿王之机,力图改立寿王为皇太子。但在唐玄宗第五次东巡期间,废立太子的阴谋尚在策划之中,还没有演化为公开的争斗。

此后洄希惠妃之旨,规利于己,日求其短,谱于惠妃。武惠妃向玄宗泣诉,说什么太子结党,企图谋害妾母子,甚至指斥皇帝陛下。玄宗一听,不禁大怒,就与宰相们商议废黜太子与鄂王、光王。

这时,中书令张九龄严正地指出: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患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还援引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以及隋文帝的历史教训,说明轻率废太子,就会有失天下的危险。

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慷慨陈词,使玄宗无法对答!但张九龄的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他本人也被扣上阿党的罪名,丢了宰相之职。愿尽力保护寿王的李林甫,当上了中书令,这就为废太子瑛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李林甫专国,数称寿王美,以摇妃意,妃果德之。一场废立太子的新风波又来临了。

大概由于武惠妃与李林甫的继续挑拨,庶人李瑛、李瑶、李琚赐死于长安城东驿。玄宗一日赐死三子,可谓冷酷。第二天(丙寅),太子舅家赵氏、妃家薛氏、李瑶舅家皇甫氏坐流贬者数十人,株连甚众。家事如此严惩不贷,足见唐玄宗对事态的估量是何等的严重!

张九龄被罢免后,他们失去了宰相的支持,深感自身岌岌可危,很有可能,他们也策划过反对武惠妃与李林甫的某些办法,当然,被甲入宫是子虚乌有的事。唐玄宗没有弄清真相,就在宠妃与奸臣的挑拨之下,制造了一日杀三亲子的大冤案。

宋代史学家欧阳修评论说: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蔽甚矣。的确,废杀太子瑛等,是唐玄宗政治上昏庸的表现,标志玄宗由明趋昏的变化。历史上昏庸君主往往制造冤案,玄宗也是如此。玄宗尝白:自即位已来,未尝杀一不辜。而偏听谗言,一日杀三庶人,不亦惑乎?

而那位得宠的武惠妃也最终未能看到自己儿子作为太子。也许是坏事做太多,她于不久也去世了!而寿王在被玄宗夺了妻子——杨贵妃后,也就淡出了历史记载,直到自己死也未能被立为太子。

2、唐玄宗后悔吗

如果唐玄宗从头至尾都是被蒙在鼓里,那他理应会后悔,但真相谁又知道呢?

构陷这种事一定会有蛛丝马迹可寻,不难查明真相。比如武惠妃派人诏三王,一定有人证、物证,和进出宫记录。再比如三王如果想要谋反,一定有周密部署,跟救援行动肯定差异很大。总之,只要唐玄宗脑袋不被门挤过,一定不会轻易上当。

《新唐书》三王带甲入宫的记载或许不可信。在最可信的《旧唐书》中,干脆没有这段记载,只是说,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常构异谋。至于所谓的异谋是什么,一字未提,给我们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基本立场一样,都认为太子李瑛及李瑶、李琚,死于武惠妃的构陷,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史料的认同。有人觉得这个解读太肤浅,没有看清三王之死背后的政治因素,更没有看清唐玄宗个人的政治谋划。

其实,这是一场唐玄宗借武惠妃与太子之争,展开的对外朝政治势力的大清洗!

三庶人事件一目了然,表面上,李瑛哥仨死于武惠妃的陷害,其实背后的主凶却是唐玄宗本人,武惠妃只是他舆论的挡箭牌而已。

父子间之所以走向反目,全然是李瑛出于自我保护,与张九龄等大佬结盟,从而站在了老爸唐玄宗的对立面。

唐玄宗要扳倒张九龄,也需要政治帮手。李林甫的及时投靠,让唐玄宗找到了张九龄的完美替代者。李林甫登上宰相之位,就能打破相权对皇权的掣肘,让相权变身皇权的附庸。为了这个目的,牺牲掉三个儿子,唐玄宗也在所不惜。

因此,那场带甲入宫的真相,可能远比史书记载(或掩盖)的还要严重。极有可能李瑛等人确实暗中策划了大动作,矛头也极有可能直接对准了唐玄宗。

只不过,事件尚处于商讨之中,并没有形成方案,却又被杨洄探知一二。唐玄宗无法以谋反给李瑛定罪,但李瑛们的行动,让唐玄宗意识到,他们父子之间已经走向水火难容的两极。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以似是而非的带甲入宫,处死了李瑛哥仨。

当然,这个推论没有明确史料记载,个人想法而已,但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即李瑛哥仨之死,可能不是被武惠妃陷害这么简单。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为什么要一日杀三子?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第2张图片-零柒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玄宗,唐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他的晚年,他却因为一系列的错误决策而备受争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一天之内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儿子。那么,唐玄宗在杀了这三个儿子之后,是否后悔呢?本文将基于真实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

第一段:唐玄宗的背景介绍

唐玄宗,原名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被誉为“开元盛世”。然而,在他的晚年,他却因为一系列的错误决策而备受争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一天之内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第二段:唐玄宗杀子的原因

唐玄宗杀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对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争权斗利感到不满。另一方面,他对第三个儿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的才华和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在一天之内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

第三段:唐玄宗是否后悔

关于唐玄宗是否后悔杀子的问题,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从他在后来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对此事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在杀子之后,对李建成和李世民采取了宽容的政策,试图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他对李亨则表现出了强烈的猜忌和不信任。

第四段: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玄宗在杀子之后的态度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他是否后悔,但是从他在后来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对此事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这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优柔寡断和矛盾心理。

唐玄宗李隆基对待皇族非常宽厚,为什么还做出了一日杀三子的荒唐事?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第3张图片-零柒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个皇子被陷害入狱,再加之唐玄宗身边的大臣蒙蔽了唐玄宗的双眼,于是唐玄宗一气之下,将这三个皇子均赐死。三皇子赐死之后唐玄宗也是愈发的感到后悔,但是多少的悔恨也无法挽回三个皇子的命。

我觉得这是一场争夺储君的政治斗争。这三个皇子分别是李瑛,李瑶和李琚,他们分别是三个妃子所生,但是在他们被杀死之前,他们的母亲就因为不受宠而渐渐郁郁而终。当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理所当然的立了王有荣为皇后,但是由于皇后没有生下皇子,所以立储之事就耽搁了多年。本来皇后没有生下皇子,就应该立其他庶出的最年长的皇子为太子,但是这个皇子小时候被动物所伤,面容尽毁,有损皇家颜面,所以没有立他。

最终唐玄宗李隆基立了李瑛为太子。之后李隆基又娶了武惠妃,而武惠妃又生下了其他的皇子,由于当时李隆基对武惠妃专宠,所以武惠妃就心生了夺嫡的想法。而以上三个皇子对武惠妃的做法也是心有怨恨,时间一长肯定会被武惠妃所知。于是武惠妃想尽各种办法污蔑这三个皇子,当时唐玄宗的宰相还是张九龄,他劝谏唐玄宗不要被小人蒙蔽了双眼,三位皇子才没有被处置。

后来张九龄 被诬陷,李林甫上位当了宰相。李林甫恰好是武惠妃的人,他答应武惠妃帮助她夺嫡,所以两人联合再次诬陷三个皇子。而唐玄宗无法分辨,被蒙蔽了双眼,将三个皇子打入了天牢。最终在李林甫这个坚定小人的建议下唐玄宗在同一天将这三个皇子赐死。三个皇子死之后,很多大臣为他们申冤。之后唐玄宗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儿子是冤枉的,于是渐渐疏离了武惠妃,也没有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 唐玄宗为什么要这么做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第4张图片-零柒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谈论到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事件,大部分人都认为主要是武惠妃诬陷的,其次是李林甫、杨洄的谗言所致。不过我认为唐玄宗李隆基只是顺势而为,其实早就想杀了。

心狠手辣为哪般

如果你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本来是做不出一日杀三子的行为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可以从很多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他的心狠手辣。

1.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先天政变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面对父亲唐睿宗李旦的苦苦哀求,根本是不予理睬,最终还是送出了一袭白绫缢死了姑姑太平公主。不仅如此,除了立场比较中立的薛崇简,基本杀光了太平公主的子嗣。

而太平公主的党羽也全部诛杀,不在话下。但其中包括窦怀贞、崔湜、岑羲、萧至忠四位宰相,还有常元楷、李慈、李晋、贾膺福、李猷、薛稷等很多将领、朝臣跟地方官员。唐玄宗李隆基曾亲自下令屠戮已经自缢的尸体,很多细节都非常莫可言状。

然后大家再比较一下先天政变跟玄武门之变,很显然后者要“仁慈”得多。唐太宗李世民只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儿子,但不包括女儿跟妃子,他们的党羽除了战死的基本都放过了。

2.唐玄宗李隆基上位靠的是宫廷禁军,尤其是掌握大唐顶级战力万骑这支特种部队之后。靠他们诛杀韦后集团变成功臣,他才有机会争太子之位。殊不知他的老丈人出身太原王氏的王仁皎就是一员武官,王氏在帮助他取得这支军事力量出了不少力。而且王仁皎还是在唐玄宗李隆基被软禁期间将女儿嫁给他的,甚至在他过生日的时候没钱,当掉了自己的衣服为他庆生。

王家对他是照顾有加,但他却过河拆桥了。登基后压根不宠幸王仁皎的女儿,而后又以无子为由几度要废掉王皇后。后来在武惠妃的运作下,王皇后终于废掉了,贬为庶人。岂料王皇后三个月后就莫名其妙死了,不禁让人遐想联翩。

3.当时乃至后世不了解多少诗歌是歌颂唐玄宗李隆基跟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的,但就是这么一个痴情的皇帝,在马嵬兵变的时候为了保命,二话不说直接让人绞死了杨贵妃。

以上三件事足以说明唐玄宗李隆基的性格特点,一日杀三子很适合他的一贯作风。

长寿皇帝与高龄太子的不兼容性

纵观整个封建历史,绝大部分长寿皇帝与高龄太子的关系都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既然皇帝长寿,说明他对权力的欲望很大,不会轻易放权;而高龄太子憋在老二的位置一直上不去,如果一直等到父皇自然老死再登基,自己是做不了几年皇帝的,所以往往会很急,跟父皇矛盾很深。

汉武帝刘彻活了70岁,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自杀,是有多惨?武则天活了82岁,对几个儿子又废又杀,李显、李旦几兄弟连同他们的妻儿哪个不是战战兢兢?康熙玄烨活了68岁,太子胤礽二度被废最终被圈禁到死,有多憋屈?

所以如果皇帝身体健康,准备长时间把持皇位到死,那他最先立起来较为年长的太子就比较危险了,有极大概率会面临被废或者身死的下场。而唐玄宗李隆基最终活了78岁,基本可以断定他身体状况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比他所有的儿子身体都好。然后在看看他对权力的欲望做出的那些心狠手辣的事情,很容易理解他们父子之间必然会存在矛盾。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来说,最终是会废掉二子太子李瑛,因为他年龄太大了,对自己的权力有威胁。我们再根据史书记载的只言片语,也不难看出其实李瑛也可能是有一些微词的。因为母凭子贵,李瑛成为了太子,他的母亲却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只能说明唐玄宗李隆基不爱。

然后你看唐玄宗李隆基一直想立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其实不止是因为宠幸武惠妃,还有寿王李瑁排行十八,年龄较小的因素在里面。太子年龄小,意味着可以多等几年,这样对自己的权力威胁很小,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而后武惠妃死了,又因为众位大臣的反对,又不得不立三子李亨为太子,李瑁的太子前途也因此终结了(唐玄宗抢了李瑁的老婆,怎么可能让人家当太子)。结果放任李林甫、杨国忠肆意攻击李亨,几度陷李亨于废位危机之中。这说明唐玄宗李隆基也一直想除掉新太子李亨,只是李亨有张说、张九龄、张垍、高力士等贵人暗中帮助,才得以保全下来,最后看到李亨一直保持着谨慎低调看样子不像会提早夺权的样子才放过。

综上所述,我认为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子是他的一贯作风,这么做不单单是因为宠爱武惠妃或者听了李林甫、杨洄的谗言,而是他一直对权力的欲望很深,对年长的太子戒备心很强,早就想废掉立更听话或者年龄的儿子为太子。所以当武惠妃等人陷害太子李瑛三兄弟,虽然用的是破绽百出的计策,唐玄宗李隆基还是欣然采纳了,并且狠下心来,先废后杀,隔绝后患。武惠妃、杨洄、李林甫实际只是帮凶,真正的凶手是唐玄宗本人。

好在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为李瑛三兄弟报仇了,让唐玄宗李隆基度过了一个悲惨的晚年。

李隆基为什么一日杀三子 他们死的很冤枉吗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第5张图片-零柒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的某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赐死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这就是所谓的“一日杀三子”,这三位皇子都是被冤杀的,特别是废太子李瑛,获得了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同情,史载:“天下之人不见其过,咸惜之。”

当时的李隆基才52岁,还没有如后来的天宝年间那般昏聩,他为何狠心的一天杀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皇位继承人?

皇位继承人被杀,当然牵扯到皇位争夺,简单说,就是有人要把李瑛从皇太子的位置上拉下马,为其余皇子登上这个位置铺路,人为的制造了这起冤案。

李瑛是李隆基的次子,他的母亲赵丽妃身份很低微,在被李隆基宠信之前,只是个娼妓。

没有显赫的母族帮助,又不是长子,还是庶子,按照道理来说,他本来无论如何当不上皇太子的。

但他的运气相当不错,首先,李隆基的发妻王皇后一直无子所出,也就是说,李隆基只能在庶子中选择继承人。

其次,李隆基的长子李琮因打猎受伤,伤到的还是面部,破了相,李隆基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册立太子时,放弃了容貌受损的李琮。

于是,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的李瑛捡到了大便宜,成为李隆基时代的首位皇太子。

这也是必然的,他不是嫡子,不是长子,没有母族的庇佑,上面又压着李隆基这么个精明的权力狂,自然要夹着尾巴做人。

而且,从唐朝建立之时起,皇太子就是绝对的高危职业,唐朝皇太子被废的几率是相当高的。

李瑛这个皇太子更是高危中的高危,他算是从唐朝建立后,到他被立为皇太子之时,根基最浅的皇太子。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瑛的生母赵丽妃病故,至此,他连唯一能在后宫中帮他说上话的人也没有了。

其实,李瑛的生母赵丽妃病故时,也早就失宠,当时,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是武惠妃。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隆基废掉发妻王皇后,本来是想册立武惠妃继任皇后,只因她出自武氏,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群臣全部反对才作罢。

但李隆基为补偿武惠妃,把后宫全部交给了她管理,让她行使皇后的职责。

而武惠妃就是要搞掉李瑛的幕后黑手,因为她有儿子。

武惠妃是开元十二年上位主掌后宫,她为何到开元二十五年,隔了十多年才谋划干掉了毫无根基的皇太子李瑛?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武惠妃一共帮李隆基生了四个儿子,但长子和次子全部早夭。

也因此,在她的三子李瑁(杨贵妃前夫)出生后,李隆基为了让这个儿子顺利长大,把他送到宫外,交给兄长宁王李宪抚养。

其后,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时,武惠妃又生下四子李琦。

这个时候的武惠妃,有两个儿子在手,已经有了夺嫡之心,可有前车之鉴,长子和次子都没有长大,她只能暂时忍耐,看三子和四子是否都能长大成人。

她的运气不错,至开元二十五年,李瑁和李琦都顺利长大,李瑁还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时顺利娶妻。

一个儿子都成家了,武惠妃当然不必再等,反正有双保险,也是从开元二十三年起,她夺嫡的动作逐渐大了起来。

武惠妃想让儿子李瑁当太子,首先要争取宰相的支持,当时的宰相是张九龄,但他反对更换皇太子。

开元二十三年,武惠妃跟女婿杨洄(娶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构陷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结党,诬告他们想谋害武惠妃和李瑁。

这个把柄还是三位皇子自己不小心送到武惠妃手上的,他们三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发牢骚,《旧唐书·废太子瑛传》中记载:

时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皆玄宗在临淄邸以容色见顾,出子朗秀而母加爱焉。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渐疏薄,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瑛于内第与鄂、光王等自谓母氏失职,尝有怨望。

有了事实,再加上武惠妃的添油加醋,李隆基震怒,当时就想废掉这三个儿子,但被张九龄给制止了,《旧唐书·废太子瑛传》中记载:

玄宗惑其言,震怒,谋于宰相,意将废黜。中书张九龄奏曰:“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玄宗默然,事且寝。

有张九龄力保,李瑛、李瑶、李琚逃过一劫,可这只是暂时的,这从李隆基在张九龄反对后,反应是“默然”就能知道。

很明显,李瑛、李瑶、李琚这三兄弟“尝有怨望”的事,他也早就知道,皇帝的耳目比谁都多。

他因宠爱武惠妃,想让其子李瑁当皇太子,也不是临时的想法,武惠妃到这个时候才动手,但枕边风恐怕已经吹了好多年了。

随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隆基直接把宰相给换了,贬斥张九龄出外,换上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上位后,他猜出李隆基想换太子,刚当上宰相的他也需要后宫的支持,于是,跟武惠妃一拍即合,《旧唐书·废太子瑛传》中记载:

以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希惠妃之旨,托意于中贵人,扬寿王瑁之美,惠妃深德之。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再次指使女婿杨洄构陷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结党:“欲害寿王(指李瑁),危及圣躬”。

在《新唐书》的记载中,还描述了武惠妃和杨洄构陷三王的过程(此事在《旧唐书》中无记载):

二十五年,洄复构瑛、瑶、琚与妃之兄薛锈异谋。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

至于真假,大家可自行判断,我个人觉得,李瑛大概不会如此愚蠢,带武器进宫去见武惠妃。

不管事实如何,李隆基是信了,或者他本就需要一个借口。

他再次找宰相商量废太子,李林甫当然站在武惠妃一边,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悲惨命运也就此到来,《旧唐书·废太子瑛传》中记载:

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锈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

三位皇子被李隆基赐死,可武惠妃的愿望并没有完成,史载:“其年,武惠妃数见三庶人为崇,怖而成疾,巫者祈请弥月,不痊而殒。”

武惠妃到底是不是因为三位皇子的鬼魂作祟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三位皇子死后的当年死去。

而这时,她没有等到李隆基册立新太子,因她的死,以前不敢支持其余皇子的人都跳出来了,没了武惠妃,李隆基的态度也变了。

同时,武惠妃死后的李隆基因内心空虚,在别人的引荐下,看上了李瑁的王妃杨玉环。

李隆基喜欢上了杨玉环,想让她进入后宫取代武惠妃,媳妇被夺的李瑁更不要想做太子了。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李隆基册封三子李玙为新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

武惠妃十多年的心血,到此时算是白废了。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李豫(李亨之子)给废太子李瑛及李瑶、李琚平反,恢复了李瑛的皇太子名号和李瑶、李琚的王爵。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